首页 > AG新闻中心 > 公司新闻

AG 真人百家乐试玩平台|芮城94岁婆婆,照顾病瘫儿媳27年

发布时间:2025-10-15 18:00:43    次浏览

、孙银聪在给儿媳喂饭黄文鹏摄孙银聪在做饭黄文鹏摄老伴去世,儿子去世,儿媳病瘫——当芮城农妇孙银聪经历一生中最黑暗、最难熬的那6个月时,她已经67岁,孙子刚刚结婚。如今,27年过去,94岁高龄的孙银聪依然身体硬朗忙里忙外,儿媳依然安坐在轮椅上还能观看电视,只是她的孙子已经当上爷爷了。时光荏苒。几十年来,孙银聪老人与病媳一家不离不弃,几乎凭一己之力,将一个已被判了死刑支离破碎的家庭,一点点拉出泥潭,一步步走到今天。日前,几近百岁高龄的孙银聪,被评为山西省上半年度的“山西好人”。记者专程前往采访。耳不聋,眼不花, 27年照顾儿媳妇赶到孙银聪家时已近正午,老人正在里间午休,外间坐在轮椅上稍年轻的婆婆,就是她已经照顾了近30年的儿媳妇任彩梅。闻听记者来意,老人起床,拄着拐棍来到门口,腿脚利索,行动自如。对话间,她思路清晰,不聋不花。真是好人天助,一辈子没有大病大灾,终生劳动换来一副好身板。1989年11月,农历腊月,到处弥漫着春节的气息。突然,孙银聪的老伴因病离世,仅隔十天,儿子也因煤气中毒撒手人寰,再过半年,悲伤过度的儿媳任彩梅突发脑溢血半身不遂,全身只有左手和嘴唇能动,几乎讲不出一句完整话。接二连三的毁灭性打击,让村民摇头感慨,预言孙银聪这一家子就要完了,瘫在床上的任彩梅更是活不了几天。这时,孙银聪已是67岁,对于村里的老头老太太来讲,这个年龄就是要“数着天数过了”。怎么办?“活一天就好好干一天,再怎么样,日子还要往下过,这个家还要往好里走!”一辈没服过人的孙银聪,这次对命运同样也选择了不服。她带着孙子高卫东承包滩地,一包就是一百多亩。一眼望不到头的庄稼地,孙子孙媳一头扎进去,不到天黑就拔不出来。而孙银聪不但要帮着干地里活,回到家还要为一家人做饭洗衣收拾家务照看重孙,更关键的是,要照顾瘫痪在床的儿媳妇。特别是到农忙时节,家中地多雇得人也多,孙银聪往往要做一二十个人的饭。“他们在地是一天,我在家也是一天。他们什么时候睡,我也什么时候睡。”孙银聪说。孙银聪很坚强,坚强到她自己都不敢相信能坚持27年。她的儿媳也很顽强,顽强到在轮椅上也能基本健康地坚持27年。一对婆媳对生命的坚持,终于让她们看到了风雨之后的彩虹:家中翻盖了房子,购置了汽车,五世同堂其乐融融,更重要的是,遭受重重打击的一家人,每个人的脸上都看不到灾难的阴霾,有的都是参透人生的智慧与达观。这个曾经被重重阴云笼罩的院子里,如今的声音,全是爽朗的笑。 人能干,还勤快,老人生活很讲究村民评价孙银聪是个讲究人,这点在采访中记者深有体会。就算已近百岁很少出门,她依然衣着整齐,齐耳白发每天都梳的一丝不乱,面对记者的镜头,她还不放心地又捋了几下。老人的孙子高卫东介绍说,现在一家人上学的上学,打工的打工,家中就剩下他与母亲、奶奶三人,他负责在地里干活,奶奶负责收拾家务、做饭、照顾病人。忙活一辈子的老人总说:“人活一世,总要能干哩,不能干别人就看不起你。”如今每天早上起床,孙银聪总会拿着小笤帚从里到外全部细细打扫一遍,然后变着花样儿给全家人做饭。采访完毕,刚好到了饭点,老人起身开始准备。她炒了两个菜,一个是炒土豆丝,一个是青西红柿炒红辣椒。老人做菜很讲究颜色搭配,红红的辣椒丝与西红柿搭配,看上去就很有食欲。菜炒完,关火,她又放了各种调料,边上摄影记者感叹:“这样的顺序最健康,老人家真是讲究啊!”每次做完饭,孙银聪总是先将菜给儿媳分出一份,端到轮椅上让儿媳自己吃。有时自己闲下来,看着她吃着费劲,也会帮着喂几口。人说“久病床前无孝子”,更别说让一位老人侍候自己的儿媳妇了。每天做饭洗衣,吃喝拉撒,在床和轮椅之间搬来搬去,晚上还要陪床……这样的日子,孙银聪过了二十几年,直到近几年年龄实在太大了,才让孙子孙女晚上轮班照料,但白天的一切事宜依然还是老人来做。不小的农家院子,里外都打扫得干干净净,房子里也拾掇得井然有序,除了轮椅上的病人,几乎看不到半点瘫痪病人常年居住的痕迹。房门外,斜靠着两个磨损严重的笤帚还在超期“服役”,笤帚把上,一个用红色的塑料绳整齐地绑了几圈,另一个用蓝色的布缝了一周,老人炒菜用的铲子把也被换成了一小根细竹竿。高卫东说,这些都是老人舍不得扔,自己修修继续用的。各种各样的小物件,加上孙银聪头上一丝不乱的白发,还有做饭时啥先啥后的严谨,老人真是用自己的人生态度,将自己和家人的生活经营得郑重而又精致。当好人,做好事,村民常把老人夸采访中,记者问老人这辈子干得最值得骄傲的事情是啥,孙银聪的回答是:“当好人,干好事,自己有了就多给人两个,没了就少给人两个,趁着自己的力量。”以前村中有户人家条件较差,她总是偷偷地将孙子给的买菜钱拿出部分去接济,送个电褥啊药啊什么的,还再三叮嘱人家千万别给人说。说这话时,老人侧过脸,余光望着孙子,声音放轻:这事都不敢让孙媳妇知道。从一家人的生活费中拿出一部分去接济别人,老人有着自己的补救措施。她说:“我炒下菜了,肉全让他们吃,我光吃些白菜,相当于送出的钱我就省出来了,我也不能因为自己的好心影响家里的其他人,是吧?”老人自认为做得很隐秘,其实高卫东他们心中明镜似的,一家人凑乐子一样谁也不说破,只是时不时提高一下菜钱的标准。“奶奶辛苦一辈了,只要她高兴,干啥都行!”高卫东说。老人的善行也获得了村民的尊重,每当有人路过她家门口,只要见她在院子里忙活,总会热情地打声招呼。夏天的晚上,老人到巷子里聊天,天黑回家时,总会有人主动相送。“好着哩,邻居们都好着哩,见我都可尊重着呢!”老人说。这几年,孙银聪家中的日子更好了,承包的近百亩地里种着芦笋、麦子,还栽有核桃、桃树、樱桃、双季槐等树木。孙银聪和孙子通过辛勤劳动,不仅翻盖了房子买了汽车,还供出了几个学生。高卫东说:“有我奶照顾我妈,我就能在地里奋战了,没有我奶我出不了门,这一家人就没法活了!”再苦的日子,只要熬过去了都会成为令人骄傲的阅历勋章。但对于孙银聪来讲,几十年前那6个月的记忆或许过于沉重,如今提起依然会声音哽咽:“那时候真不好过,真是难过,过去的事情不提了……现在都好着哩,都是好光景!”在她的影响下,儿孙们都踏实肯干走正路,不让她操心。如今,老人年龄大了,搬不动也抬不动儿媳妇,就住到了隔壁房间。儿媳妇老人的孙子孙女每晚轮班照顾,但白天的一切,都还是她这个本应享受儿媳孝顺的婆婆的事情。村民佩服孙银聪的坚韧,她却说:“不管打击再大,娃也要拉扯大,一家人总还要往前走,还要一步步更好哩!”(陈永年)